当前位置:首页 > 大幅降温!中医防流感有妙招
大讲堂

大幅降温!中医防流感有妙招

来源:原创 发布时间:2022-11-26 浏览量:208

山东地区冬季气温低,气候干燥寒冷,是呼吸系统流行病、传染病的易发期。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传染病以预防为主,中医学认为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因此,流感的预防重在扶助正气,兼顾祛邪。

我国中医药预防流感有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疗效。历朝历代医家在临床上,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,形成许许多多有效的方剂流传给后人,在人类医学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-笔。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,运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,防治外感性疾病特别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起效迅捷,效果显著


中医预防流感有何妙招?

一、内服药物预防 

药物组成:生黄芪 12g、炒白术 12g、防风 6g、麦冬 9g、 金银花 15g、桑叶 6g、炙甘草 3g。 
功用:扶正固表,益气养阴,疏风清热 。
适用人群:普通人群。
 煎煮方法:取中药一剂入砂锅,清水浸泡 60 分钟,武火大火煎煮10分钟,改文火小火再煎10分钟,两次煎出的药汁兑一起,共约150-300毫升。
 服用方法:每日一剂,分2-3次于餐后半小时温服,连续服用3-7天。
注意事项:
1.儿童、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孕妇,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;
2.如病情发生变化,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;
3.过敏体质或对药物过敏者慎用;服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时,立即停服药物。 

二、外治法 

  在中医专科医师指导下,选用中医外治法如揉按特定穴位、佩戴中药辟瘟香囊、中药足浴、穴位贴敷等以调畅气机,芳香 辟秽,温通经络,扶正祛邪,达到预防作用。 
 1.中药辟瘟香囊 用广藿香 3g、羌活 3g、白芷 3g、柴胡 3g、苍术 3g、细辛 3g、吴茱萸 3g,上药共研成细末,装入布袋内,挂佩在胸前,时时嗅闻,2- 3天更换一个香囊,可以连续使用1-2周。 
注意事项:过敏体质者慎用。 
 2.穴位保健 指压穴位:指压按揉相应穴位,用一手拇指按压1分钟,然后重复另一只手,反复按压 3-5 次。可选迎香、合谷、足三 里等穴位按摩,可以调畅气机,益气扶正。
 3.中药足浴 用羌活 9g、独活 9g、当归 9g、生黄芪 9g、桂枝 9g、艾叶 9g,水煎30分钟,水温适宜后足浴,水位应超过踝关节以上,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,每次约15-30分钟,起到扶正祛邪,活血通络的功效。
 4.穴位贴敷 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,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,以气相应,以味相感,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,温煦肺经阳气,以防邪侵袭,预防疾病。多选用大椎穴(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 — 3 —方凹陷处)、肺俞穴(第 3 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)、肾俞穴(第二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)、定喘穴(大椎穴旁开0.5寸)等。 
注意事项: 
1.贴敷前用鲜生姜片把穴位擦红,效果更佳,成人贴敷时间为 5-8 小时,儿童4-6小时即可。 
2.敷贴期间,忌烟、酒及生冷、油腻、海鲜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 
3.贴敷部位有微热感或微痒是正常的,不需要处理。如果出现明显的红、肿、痛及瘙痒,需及时揭掉药膏,避免抓挠。如果敷贴部位局部有水泡时,应到医院皮肤科,在医生指导下 治疗,以防感染。 
4.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、对贴敷药物敏感、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、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,不宜贴敷。
5.孕妇、2岁以下的小儿及对胶布过敏者慎用。

、食疗预防方 

  根据中医药食同源原则,结合时令特点、体质及地域因素,可以选用食疗预防处方。
 1.黄芪山药鸡汤:生黄芪 9g、山药 15g、生姜 6g、鸡肉 300g。 功效:健脾益气 适用人群:气虚易感者。 
2.百合莲子银耳羹:百合 15g、莲子 15g、银耳 60g。 功效:养阴润肺 适用人群:气阴两虚兼失眠者。 
3.太子参山药扁豆炖瘦肉汤:太子参 9g、山药 9g、炒白 扁豆 15g、猪瘦肉 300g、大枣 3 枚(去核)、生姜 3 片。
 功效:健脾祛湿 
适用人群:脾虚湿盛者。

、中药代茶饮 

  预防流感也可以通过中药代茶饮,温和调养体质,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。 
1.党参苏叶茶:党参 3g、苏叶 3g,代茶饮,适用于气短、 易出汗、乏力的气虚人群; 
2.百合桑菊茶:百合 6g、桑叶 3g、菊花 3g(非野菊花或 — 4 —苦菊),代茶饮,适用于口舌干燥、五心烦热的阴虚人群; 
3.藿佩薄荷茶:广藿香 3g、佩兰 3g、薄荷 3g,代茶饮, 适用于痰多不喜饮、肢体困重、胸腹胀满的痰湿人群; 
4.花青芦根茶:金银花 3g、大青叶 3g、芦根 6g,代茶饮,适用于口舌易生疮、内热偏盛人群。 
服用方法:取上述处方之一放入水杯,倒入开水,浸泡后 不拘时服用,每日一剂,在流感流行期间可长期服用。

五、日常生活起居预防

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及时增减衣物,以适寒温,体质偏差者,春“捂”直到清明过后,最好随身携带薄丝巾,注意颈肩部的保暖。回南天要间歇通风,下午是最佳时机,阴雨天把朝南或东南方向的门窗关闭,不给窗外虎视眈眈的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,应在下午或傍晚,气候相对干燥的时候,开窗通风。
 
  “起居有常,行止适度”作息要有规律,春回大地,昼渐长,夜渐短,天气转暖,而空气潮湿,人体阳气易为湿气所困,为适应这种变化,当晚睡早起,但患有流感的人,晚上不要太迟入睡,建议11点前睡觉,保证充足的睡眠,休养精气。


  “适当运动,提高免疫”春季应适当锻炼身体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但运动不宜剧烈,不宜大汗淋漓、气喘吁吁,否则可能耗阳气,易感受外邪侵袭。适合节奏和缓的运动,如放风筝、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、瑜伽等。此外,阳光明媚之时,多出去晒一晒太阳,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,阳气足则体健。


  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患有流感的人不要过于紧张,过于忧郁。要充分利用、珍惜春季大自然“发陈”之时,借阳气上升,万物萌生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,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。
 

大幅降温!中医防流感有妙招

来源:原创   人气:208   时间:2022-11-26

山东地区冬季气温低,气候干燥寒冷,是呼吸系统流行病、传染病的易发期。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传染病以预防为主,中医学认为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因此,流感的预防重在扶助正气,兼顾祛邪。

我国中医药预防流感有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疗效。历朝历代医家在临床上,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,形成许许多多有效的方剂流传给后人,在人类医学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-笔。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,运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,防治外感性疾病特别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起效迅捷,效果显著


中医预防流感有何妙招?

一、内服药物预防 

药物组成:生黄芪 12g、炒白术 12g、防风 6g、麦冬 9g、 金银花 15g、桑叶 6g、炙甘草 3g。 
功用:扶正固表,益气养阴,疏风清热 。
适用人群:普通人群。
 煎煮方法:取中药一剂入砂锅,清水浸泡 60 分钟,武火大火煎煮10分钟,改文火小火再煎10分钟,两次煎出的药汁兑一起,共约150-300毫升。
 服用方法:每日一剂,分2-3次于餐后半小时温服,连续服用3-7天。
注意事项:
1.儿童、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孕妇,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;
2.如病情发生变化,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;
3.过敏体质或对药物过敏者慎用;服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时,立即停服药物。 

二、外治法 

  在中医专科医师指导下,选用中医外治法如揉按特定穴位、佩戴中药辟瘟香囊、中药足浴、穴位贴敷等以调畅气机,芳香 辟秽,温通经络,扶正祛邪,达到预防作用。 
 1.中药辟瘟香囊 用广藿香 3g、羌活 3g、白芷 3g、柴胡 3g、苍术 3g、细辛 3g、吴茱萸 3g,上药共研成细末,装入布袋内,挂佩在胸前,时时嗅闻,2- 3天更换一个香囊,可以连续使用1-2周。 
注意事项:过敏体质者慎用。 
 2.穴位保健 指压穴位:指压按揉相应穴位,用一手拇指按压1分钟,然后重复另一只手,反复按压 3-5 次。可选迎香、合谷、足三 里等穴位按摩,可以调畅气机,益气扶正。
 3.中药足浴 用羌活 9g、独活 9g、当归 9g、生黄芪 9g、桂枝 9g、艾叶 9g,水煎30分钟,水温适宜后足浴,水位应超过踝关节以上,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,每次约15-30分钟,起到扶正祛邪,活血通络的功效。
 4.穴位贴敷 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,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,以气相应,以味相感,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,温煦肺经阳气,以防邪侵袭,预防疾病。多选用大椎穴(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 — 3 —方凹陷处)、肺俞穴(第 3 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)、肾俞穴(第二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)、定喘穴(大椎穴旁开0.5寸)等。 
注意事项: 
1.贴敷前用鲜生姜片把穴位擦红,效果更佳,成人贴敷时间为 5-8 小时,儿童4-6小时即可。 
2.敷贴期间,忌烟、酒及生冷、油腻、海鲜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 
3.贴敷部位有微热感或微痒是正常的,不需要处理。如果出现明显的红、肿、痛及瘙痒,需及时揭掉药膏,避免抓挠。如果敷贴部位局部有水泡时,应到医院皮肤科,在医生指导下 治疗,以防感染。 
4.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、对贴敷药物敏感、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、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,不宜贴敷。
5.孕妇、2岁以下的小儿及对胶布过敏者慎用。

、食疗预防方 

  根据中医药食同源原则,结合时令特点、体质及地域因素,可以选用食疗预防处方。
 1.黄芪山药鸡汤:生黄芪 9g、山药 15g、生姜 6g、鸡肉 300g。 功效:健脾益气 适用人群:气虚易感者。 
2.百合莲子银耳羹:百合 15g、莲子 15g、银耳 60g。 功效:养阴润肺 适用人群:气阴两虚兼失眠者。 
3.太子参山药扁豆炖瘦肉汤:太子参 9g、山药 9g、炒白 扁豆 15g、猪瘦肉 300g、大枣 3 枚(去核)、生姜 3 片。
 功效:健脾祛湿 
适用人群:脾虚湿盛者。

、中药代茶饮 

  预防流感也可以通过中药代茶饮,温和调养体质,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。 
1.党参苏叶茶:党参 3g、苏叶 3g,代茶饮,适用于气短、 易出汗、乏力的气虚人群; 
2.百合桑菊茶:百合 6g、桑叶 3g、菊花 3g(非野菊花或 — 4 —苦菊),代茶饮,适用于口舌干燥、五心烦热的阴虚人群; 
3.藿佩薄荷茶:广藿香 3g、佩兰 3g、薄荷 3g,代茶饮, 适用于痰多不喜饮、肢体困重、胸腹胀满的痰湿人群; 
4.花青芦根茶:金银花 3g、大青叶 3g、芦根 6g,代茶饮,适用于口舌易生疮、内热偏盛人群。 
服用方法:取上述处方之一放入水杯,倒入开水,浸泡后 不拘时服用,每日一剂,在流感流行期间可长期服用。

五、日常生活起居预防

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及时增减衣物,以适寒温,体质偏差者,春“捂”直到清明过后,最好随身携带薄丝巾,注意颈肩部的保暖。回南天要间歇通风,下午是最佳时机,阴雨天把朝南或东南方向的门窗关闭,不给窗外虎视眈眈的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,应在下午或傍晚,气候相对干燥的时候,开窗通风。
 
  “起居有常,行止适度”作息要有规律,春回大地,昼渐长,夜渐短,天气转暖,而空气潮湿,人体阳气易为湿气所困,为适应这种变化,当晚睡早起,但患有流感的人,晚上不要太迟入睡,建议11点前睡觉,保证充足的睡眠,休养精气。


  “适当运动,提高免疫”春季应适当锻炼身体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但运动不宜剧烈,不宜大汗淋漓、气喘吁吁,否则可能耗阳气,易感受外邪侵袭。适合节奏和缓的运动,如放风筝、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、瑜伽等。此外,阳光明媚之时,多出去晒一晒太阳,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,阳气足则体健。


  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患有流感的人不要过于紧张,过于忧郁。要充分利用、珍惜春季大自然“发陈”之时,借阳气上升,万物萌生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,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。
 

分享到:

在线问诊

  • 姓名
  • 电话
  • 病种: